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四十、贾谊徒能说鬼神(2 / 2)

说话间,从其中一人手中拿过书本,细看时,却是《sce》19o2年第一期。想来,先是西方新年、再是中国春节,途中耽搁,所以孙元起一直没有拿到样刊。反而是从美国来的学者,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先拿到杂志。随意翻了几页,看来《sce》杂志社对孙元起的来稿已经完全免疫,除了略微改正了几处拼写和语法上的错误,直接原文照登。厚厚两百页,像是一本书。这次再也没有没有相关评论员文章,只有一个编者按,大致意思是说,这是约翰逊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非常具有前瞻性,但编辑们也对其中很多内容无法读懂,希望读者能够自行辨别云云。

孙元起把杂志还给那人,随口问道:“你们读懂了么?”

三个人都非常坚定地摇了摇头。其中更有一人开腔道:“我们从美国东海岸走到西海岸,很多教授都在读这本杂志,可是没有一个人声称自己看懂的。从美国西海岸到中国东海岸,我们同行的几个人也聚在一起细细研读,结果愈不明白……”

“嗯,你们应该不明白。”孙元起点点头,这篇论文可是综合了五届诺贝尔物理学奖7位得主的成果,几乎囊括二十世纪前四十年量子力学展的所有成就,是无数物理天才的智慧结晶。并自创立以来,一直在折磨无数的后学生。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家怎么可能读读就会明白呢?这可是基本理念上的革新。

身旁坐着的三个人,可不知道孙元起的所思所想,闻言皆是一愣。

“比如您在论文中提及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怎么可能既是波,又是粒子呢?”那位叫德库拉的青年学者,指着书中的某段话,满脸疑惑地问道。

“同样一个男人,既能是儿子,也能是父亲。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孙元起反问道,“对这个理论,你们可以有疑问,但可以先接受,因为你们在未来三四十年间会明白它们的真实意义。”

“对了,”卡塞尔教授突然记起一件事,“我们来的时候,加大伯克利分校的马丁教授委托我们向您问好,说他拜读了你的文章,正准备实践你在某篇论文中提出的实验方案呢!”

“啊,马丁教授呀!他还好么?”孙元起随之摇摇头,“恐怕他这次未必能做出结果来。”

“为什么?”三个齐声问道。

“现在的技术手段太落后。”孙元起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便问德库拉,:“你们对于氡元素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研究的如何了?”

德库拉是耶鲁大学元素实验室的,答道:“按照原先拟定的计划,已经大致完成了,尤其是对氡气辐射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以后的辐射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接连现氡、镥2种新元素之后,校方对于元素实验室成立两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大家都很振奋呢。”

在19oo年前后,各国科学家对于核辐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却对辐射所能造成的伤害一无所知,根本毫无防护的意识。孙元起在元素实验室建立之初,便指出核辐射的危害,提醒大家加强自我保护。尤其在氡元素现以后,对于以之为代表的核辐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更是作为研究课题的重中之重。

“那就好,最近我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实际科考,现铀矿中还有一种新元素没有被现。等到了学校安定下来,我们再好好谈谈这个计划。”孙元起说的是原子序数91的镤,它是天然放射性元素。

物理学和化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放射性的过程中,新奇事物不断被现。19oo年,克鲁克斯在提取铀矿中的铀时,将碳酸铵加进铀盐溶液中,使铀和铁共同沉淀,过滤后,用过量碳酸铵和氢氧化铵使铀再溶解,现残留的氢氧化铁仍具有强烈的放射性。他认为残留在氢氧化铁中的不溶物中存在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就称它为uraniamx,即铀x。几乎是同时,贝克勒尔将氯化钡加入铀盐溶液中,再将钡以硫酸盐沉淀,也现硫酸钡显示放射性,使他迷惑不解。

到1913年,波兰出生的美籍化学家法江斯和他的助手戈林证实铀x是两种组分的混合物,分别称为铀x1和铀x2.他们还明确说明铀x2是位于钍和铀之间的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又命名它为brevium,元素符号定为bv。这一词来自希腊文中“短命”的词,因为它的寿命很短。我们有人将它译成鈚,也有人译成鋍。后来铀x被称为铀x1.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和勒塔尔现铀放射出两组a粒子,各组放射射程和度各不相同,认为铀由两种不同组分组成,又分别称它们为uraniumi(ui,即铀i)和uranium2(u2,即铀2)。一直到1921年,德国放射化学家哈恩又现一种放射性元素,称为uraniumz(uz),即铀z,并证明它和铀x2互为同位素。

在1917年间,索迪和克兰斯顿从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现一放射性元素,因它性质和钽相似,命名它为类钽ekatanta1um。

同年哈恩和梅特纳(女)也从同一矿中现一放射性元素,命名为protoaium。这一词来自希腊文protos(起源)和aium(锕)缀合而成,表示它能转变成锕,是锕的“起源”或“母体”,元素符号订为pa。我们译成镤。

这些情况使当时的科学家们眼花缭乱。使他们认识到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也就现了位于9o号元素钍和92号元素铀之间的91号元素镤。

也正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把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况逐渐阐明。天然铀包含着铀-238、铀-235和铀-234三种同位素,其中铀-238含量最大,占99%以上。u1就是铀-238;u2就是铀-234.它们都是a放射,但半衰期不同。铀-238放射a射线,转变成另一种元素,即铀x,后来称为铀x1,是钍的一种同位素,钍-234.

铀x2也就是brevium即镤。二者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法江斯和戈林现的brevium是镤-234;哈恩和梅特纳现的protoaium是镤-231.只是protoaium这个命名被接受了,brevium没有被接受。同样地,索迪和克兰斯顿现的类钽ekatantaum也是镤-231.它们本来是从同一矿物中被现的。

哈恩现的铀z也是镤-234.但是它和铀x2的半衰期不同,铀x2的半衰期是1.14分钟,性质不稳定,能转变成铀z,而铀z半衰期是6.7小时,性质较稳定。它们二者像是两种不同元素,可是它们具有同是234的质量数,核电荷数又相同,因而不能认为是不同元素,也不能看作互为同位素,就称nuc1earisomers,我们有人译成同核异性。

究竟谁先现镤,看来这不是主要的问题了。

1917年由索地和克兰斯顿,哈恩和迈特纳(分别独自现。直到1927年,德国化学家格罗斯才先分离出2毫克镤的5价化合物。

这在《元素现史》一书里有明确记载。元素实验室要做的,就是在同位素理论和衰变理论指导下,对铀矿重新认真分析即可。

现新元素,对于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mit的卡塞尔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眼红耳热。如果真如孙元起所说,那元素实验室岂不是充分满足了耶鲁大学的期待,吸引全世界科学家的眼光?德库拉几个有些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高兴了一会儿,孙元起又提出如果正式确定该种新元素,希望耶鲁大学能够预先筹备一笔资金,准备研制粒子加器,为以后原子核物理,包括新元素的现,提供一种良兵利器。

“粒子加器?”车上的各位学者从来没听过这个词语。

“就是给粒子加的一种仪器。这只是我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孙元起对于这个设备只有一些初步设想,所以不打算说得太详细,“只有等有了粒子加器,很多实验才能展开,很多新元素才能被现。”

“那还等什么?”车上坐的三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质问。

孙元起打了个马虎眼:“哦,在设计原理、如何设计等问题上,我还有些没想好。”

闻言,三人相互看着对方手中的杂志,皆大为汗颜:看看,这就是差距!人家大牛思考的,那是别人从来没有想到的问题;而自己呢,是大牛思考好了,写了出来,自己还看不明白。刚才怎么说的来着?“你们在未来三四十年间会明白它们的真实意义”。原来,自己跟人家大牛差的不是一年两年,是足足差了了三四十年的距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