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十二、一夜风雷起卧龙(2 / 2)


“抗议无效!”孙元起直接无视她,“艾琳娜,你呢?”

“b。”

“好的。”孙元起朝对搬行李的韩蘧、潘咸招招手,语言切换成汉语,“你们俩负责把事务所工程师、以及各位老师带到院子里,让老郑他们安排好午饭和晚上的住宿,我稍微晚一点回去。”

韩蘧、潘咸看着孙元起身边四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脸暧昧,痛快地应了声“好嘞!”

孙元起现在一头包呢,那管得上他们。回头对四个姑娘说道:“走吧!”

“去哪儿?我还没选择呢!”莉莉丝撅着嘴。

“四个人,三个有投票权,两个选b,你那一票已经没有意义了,明白?”孙元起没好气地说,“公主们,我知道你们现在很饥饿,但我们现在的目标是电报局。所以,赶快走吧!”

电报局离火车站不远。

从电报局出来,这些姑娘很快就被无处不在的异国情调所吸引,便是一向素净的薇拉都问了不少问题。一路上,孙元起的耳朵边就没消停过。可怜孙元起在大清也没逛过几回,这次倒被外国的妹子拉了壮丁。一个中国小伙子,身边围着四个外国姑娘,满大街的溜达,这跟牵着四个侏罗纪生物遛弯的回头率有什么区别?

无奈之下,孙元起只好让她们把帽子戴回去。可是莉莉丝和妮娜的声音太有穿透力,隔了一百八十步估计都能猜到那是俩鬼妹。看着她们四下打量、慢悠悠走在北京街头,哪像是逃婚出来的,分明是刚喝完下午茶,在自己后院里闲庭信步。

不管了!孙元起一手拉着莉莉丝,一手拉着妮娜,招呼道:“薇拉、艾琳娜,你们跟上!”连车都没坐,一口气把他们从前门拖到后海的家中,孙元起才长出一口气。

刚进门,就见潘咸贼忒兮兮地躲在门后。孙元起瞪了他一眼:“你贼眉鼠眼的,在干什么?”

“没干什么,没干什么。”潘咸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孙元起问了一句:“客人们都安排好住宿和吃饭啦?”

“放心,都安排好了!”潘咸点点头。

“嗯,那就好。”孙元起抬步想往院里走。

潘咸突然问道:“对了,先生,哪位是师母?”

孙元起哼一声,表示自己“懒得理你”。心里却想:要不是看在身边有外国客人,而且还是女性的话,定要飞起一脚,把你踢出北京城去!

“难道……都是?”潘咸一脸“果然不愧是我们的老师”的表情。

“滚!”孙元起忍不住骂了一句,看来这些家伙都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亏得自己平日里还谆谆教诲、爱护有加。

潘咸笑嘻地朝四个美女打了个千儿:“给师母们请安!”在孙元起飙前,一溜烟地跑进后院。让孙元起窝了一肚子火,没处泄。好在这些姑娘听不懂中文,问孙元起的时候,打个哈也就过去了。

没走几步,就看到老郑畏畏缩缩地在路旁候着自己。

“老郑,有什么事?”孙元起问道。

“请……请问先生,这几位……主母——”

“主——母?”孙元起郁闷得差点一口血喷出来:我可比窦家的鹅还冤哪!我,我可没对这些洋妞儿动过坏心眼!“记住,以后管她们叫、叫小姐!”

“小……姐?”老赵的眼神有点儿怪啊。

顺着老赵的眼神,慢慢看过来,才现自己还牵着莉莉丝和妮娜的手呢。当下连忙甩开,一个个开始介绍,指着薇拉:“这是大小姐。”

指着艾琳娜:“这是二小姐。”

同理,莉莉丝,三小姐;妮娜,四小姐。

“先生,这四位……小姐,是先安排住宿呢,还是先吃饭?”老郑问道,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记住这四个人的大小。估计在他眼里,四个洋妞儿都一样丑,哪还分得出来差别?

孙元起还是决定先询问一下这些女士们的意见:“尊敬的女士们,欢迎来到我在北京的家里。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a,先吃饭;b,先休息洗漱一下。请作答!”

妮娜却抢先问道:“约翰逊先生,院子里的都是你的奴隶么?”

“不是,他们中不少人是我的学生。”孙元起很随意的回答,“妮娜,你现在有投票权了,快点行使你的权利吧!”

“现在这个中年人也是你的学生么?”妮娜这个小萝莉还是个好奇宝宝。

“两次没有做出正确选择,视为自动弃权。亲爱的妮娜,是你自己主动放弃行使权利的宝贵机会。下面,莉莉丝?”孙元起对这个可爱的小萝莉不忍心痛下杀手,最后回答了一句,“你可以认为他是我的仆人。”

终于轮到莉莉丝作答,生怕丧失机会的她立马给出答案:“我选b,先休息洗漱一下。”

妮娜扁扁嘴,不甘心地说:“要是我选,我也选b。”

孙元起无视她,继续问:“那么艾琳娜和薇拉呢?”

“b……”

“b。”

“好吧。投票表决结果:b,先休息洗漱一下。”孙元起示意老郑领着大家先去住宿的地方。走了几步,跑了一圈饥肠辘辘的孙元起有些奇怪,“你们在火车上已经吃了中饭啦?”

“no!”异口同声的回答。

过了会儿,就看到这些姑娘对着镜子梳头、洗脸,或者躲在屋子里换衣服。孙元起终于明白:即便是在二十世纪初,女性也是把衣着打扮放在第一位的。

下午的时候,孙元起安排事务所工程师、以及耶鲁、mit、麦吉尔的各位老师休息一天。后天一起到新校区去看看。至于那四个姑娘,则老老实实地呆在书房里面,给家里写信汇报具体情况。

孙元起偷得片刻闲暇,正在前院中踱步,思忖这些新来人员的安置问题,便听得门外一片吵吵嚷嚷。平日里,孙元起院子里就是一堆学生,与邻居虽说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也就是见面打打招呼而已。因而门前一片清静。不知何以今日吵闹不休?

正要出门看看,便见老郑急匆匆从门外进来。孙元起问道:“老郑,怎么啦,门外吵吵嚷嚷的?”

老郑一脸苦笑:“先生,这不是院子里来了一二十号洋人么,邻里有些不安……”

孙元起大惑不解:“我们院子来了洋人,干他们什么事?可没有招他们惹他们!”

“这不是给洋人进北京闹的嘛……”老郑苦着一张脸,“街坊邻居见了洋人都腿软,生怕惹出什么事端来,又成泼天大祸……”

孙元起无奈,总不能因为此事邻里闹僵吧?只好委曲求全:“那你出去跟他们说去,我们明天就搬到城外去了!”

说完,一挥袖子,进了内院。

就在9月14日这一天,清政府颁下兴学诏,说:“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自此以后一年内,各地学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山东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贵州大学堂、北洋大学堂等,或恢复、或新建、或改建,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