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节(1 / 2)





  那大姐也不问杨丽羽要给什么人买,这个年纪的姑娘可能是个丈夫或者男朋友买嘛,大姐把另一条一模一样的围脖塞到杨丽羽手上,“黑色中性色,男女都可以戴的,你看,正好两条,一模一样的,不是正好?”

  杨丽羽放下帽子,嗯,两条围脖,可以。这两天天凉,可以戴围脖了,帽子是冬天戴的,现在戴出去可能别人还以为脑子有病。

  “妹妹,我们百货商店看现在不是要入冬了嘛,围脖两条就打折,你是要两条吗?”大姐看杨丽羽迟迟没提到付款,她催促了一句。

  杨丽羽还没说“是”,同楼层的一个护士今天也休息,陪父母来买东西,看见杨丽羽,叫了一声,“杨医生,你也在这里啊!”

  她放下手中的两条围脖,微笑,“是啊,好巧啊。”

  护士的父母也跟护士过来了,看杨丽羽放下两条围脖,好心的提醒一句,“唉哟,姑娘喲,你咋买围脖呢?这毛线的玩意儿,你买两斤毛线不就得了,你买围脖的钱,都够用买毛线的钱自己再织两条围脖了!”

  护士也拉着杨丽羽的手,“是呀,我们家从来不再百货商店买这种东西,毛衣毛裤毛围脖和帽子,都是我妈买毛线织的,我妈织的比这围脖厚实多了,冬天再冷也不漏风!”

  杨丽羽又犹豫了,买毛线是便宜,但是她不会用毛线织东西啊,而且她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忙着整理笔记报告,周末有时候也有其他的事儿,她哪来那么多时间织围脖啊?冬天马上就要到了,等她学会织毛线,再织两条围脖,估计冬天早都过去了。

  那位大姐不乐意,但说话的人也是顾客,大姐不好反驳人家。

  别人买东西你瞎掺和什么,多嘴多舌的。

  “可是我不会织毛线啊,而且我也没有时间学。”杨丽羽说。

  护士有些为难,本来还想帮杨丽羽一把的,但她没想到杨丽羽不会织毛线。她还以为农村人都会织毛线呢,楼上那个同事刘护士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刘护士说农村的亲戚们都会织毛线,可厉害了,当时她还兴致勃勃的跟刘护士说,我妈在城里住,我妈也会织毛线。

  护士的母亲说,“姑娘,要不这样,我看看你要的这围脖需要多少斤毛线,你去买毛线,我给你织围脖。我现在退休了,一天天在家也没什么事,我一周内就能给你织出两条围脖来。”

  杨丽羽不相信这么好的事情掉在她的头上,这位护士是在她门口给叫号的,虽然两个人挺熟络的,但是关系也就一般,毕竟不是一个寝室的,跟杨丽羽关系最好的还是靓姐。

  “可是我没有工钱给你。”

  护士的母亲和蔼一笑,眼角的鱼尾纹荡漾,“没事,你跟我们家闺女都一起工作的,我要什么你的工钱啊。”护士也挺好心,上个月最后一天她的饭票没了,杨医生还给过她一张饭票呢。杨丽羽有时候赶不上吃饭,就自己买点东西吃,攒下来的饭票就给了护士一张。

  “好啊,妈,杨医生上个月还给过我一张饭票呢,您就帮她织两条微博吧!”护士拉着母亲的手臂,笑的灿烂。

  “行,闺女,只要是你的同事,妈就愿意帮帮忙。”

  一行几人走出了买冬衣的柜台,销售大姐翻了个白眼,还真以为是免费的?到时候不讹你才怪!

  杨丽羽跟三个人选毛线,毛线的价格可比成品围脖的便宜多了,“阿姨,这么多种,咱要哪种毛线啊?”杨丽羽也不知道哪种好,听着销售的人员解释她也没听懂,就让懂毛线的人选好了。

  护士的母亲拿了一卷黑色毛线,把杨丽羽的手放在毛线上,“姑娘,你看看这个毛线,是不跟你刚才那个围脖的手感一样好?”杨丽羽没摸出啥区别来,硬着头皮说,“嗯,我觉得差不多。”

  “我看你刚才那个长度的微博,织两条大概需要三卷毛线,你买那两条围脖要多少钱来着,七块钱两条是吧?买三卷毛线,够织那么长的两条围脖,一共才需要五块多,是不是比你那个便宜?”护士的母亲给杨丽羽算着小账,三卷毛线她都说多了,两卷多一点的毛线就够了,剩下的毛线她可以自己留着织点别的东西。

  说是帮人家织围脖,怎么可能真的免费帮人家织围脖?多余的毛线就自己留着,这多好!

  杨丽羽付了钱,买了三卷黑色毛线,护士把三卷黑毛线给母亲,“妈,你可说了啊,一周两条围脖。”母亲笑盈盈的接过女儿手里的毛线,“没问题,没问题。”

  一家三口着急出去吃饭,杨丽羽正好没找到出口呢,跟着三个人一起出去了。三个人回家吃的饭,杨丽羽回医院食堂吃的午饭。

  下午杨丽羽又进百货商店,里面有卖小包装的食品,外面是一个盒子,盒子上写着内含几个几个小包装,看起来精致的很,但价格很亲民。来食品区的人,一般都会选择那种食品,买整个大的吃不了,里面带单独小包装的,没来得及吃饭,可以打开一个小的先填填肚子。

  尤其是医生,她每到周一周三的时候,中午病人就多,经常是她忙着给王主任写药方,王主任没忙活完,她也不能提前去吃午饭,她可以拆开个小零食填填肚子,等一会儿病人们走的差不多了,王主任也忙活完了,她就可以去吃饭了。

  杨丽羽越想越高兴,感觉自己的小生活真是越过越好。

  除了没有房子,不能和家人总见面,其他都挺好的,医院管吃管喝管住所,每个月工资还不少,听说工作的好的,每年还有出省进修的机会,这给家人带点东西也是方便的。

  杨丽羽看好多人都买一个写着“馅饼”的东西,包装外面用黑色的大字写着馅饼,右下角有小包装的提示。杨丽羽没吃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馅的,买了一个“馅饼”,又买了一盒小包装的枣泥面包。

  城里卖牛奶那家也卖枣泥面包,但枣泥面包供应的比牛奶还少,杨丽羽好不容易抢着买到牛奶的时候,现做的枣泥面子早就没有了。所以那家店卖枣泥面包就像是个传说一样,即便是住在医院对面的医院员工们,也基本没有买到过现做的那种枣泥面包。

  商店里有卖枣泥面包的,太好了,大家都说好吃,她今天得买一个回去尝尝什么味道。

  杨丽羽付了账,从百货商店出来就往宿舍跑,到寝室了把两个外包装都打开,她才发现每个里面就四个独立小包装。外面盒子看着挺大的,没想到里面东西这么点,还只有四个。

  她长叹一气,把枣泥面包自己留两个,零食“馅饼”自己留两个,剩余的都撞进枣泥面包的盒子里,正好能都装下。她把属于自己的放到抽屉里藏着,装在枣泥面包盒子里的拿去给成旭海。

  杨丽羽一路问路,找到省城第一中学,宿舍门口看门的老大爷说,“成老师周末都去进修了,你找他啥事?!”杨丽羽想把这零食给成旭海送去,但这老大爷一副冷漠的样子,感觉不太愿意帮她送,而且……她的东西没封起来,万一被别人拿走两块,成旭海都不知道。

  杨丽羽看这屋子里有胶水、纸和笔,估计这地方也帮学校的老师收信收包裹。杨丽羽借用纸和笔,在纸上写“一共四块,杨丽羽送”的字样,然后用胶水把盒子没封口的地方封住,再把纸条粘在封口的地方。

  “我想把这个给成旭海送过去,能让我进去吗?”

  老大爷看了一眼,也没仔细看啥东西,“先放这儿吧,晚上成老师从进修学院回来了,我让他自己领走就行了。”杨丽羽觉得这样挺好,她还担心这东西提前被室友们看到了,再觊觎里面是什么,趁成旭海不在拆开看看,成旭海是个好脾气,也不跟熟人翻脸,如果东西被室友拆开了,肯定是心疼又无奈。

  这老大爷板着一张老脸,像是退休了的老教师,但肯定不是退休老教师,退休的老教师不可能来看大门,总之很严肃,应该不会私藏这东西的。

  杨丽羽把盒子放在桌子显眼的地方,“好的,哎,大爷,问一句,进修学院管饭吗?”

  老大爷说:“当然管饭了!进修学院进修学院,也相当于是老师工作的地方,那么偏远地方不管饭,你让老师们饿死啊?你什么职业,没同情心啊?”

  她干笑两声,“商店卖猪肉的。”

  老大爷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我看也是!”

  -

  成旭海今天进修回来的早,一起回来的那位老兄今天话匣子打开了,从进修学院回来的路上,一路叨逼叨个不停,似乎是因为教育部的人没给自己优秀的评分等级,而给了成旭海这个新来的人优秀评分等级,心里很不舒坦,一直在重复成旭海是多么多么的幸运,给成旭海评分的那位一定是一个新来的领导,还不懂怎么评分。

  除了有几位数学组骨干教师给的是优秀评分外,初一初二的数学老师只有成旭海一个是优秀。年级主任还在全校教师讲评大会上表扬了成旭海,说成旭海在进修学院的听课有效果。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说到了和成旭海一起听课的另一位数学老师,很严厉的点名批评这位老师,一起上进修学院,才只是一个及格的评分等级。

  成旭海听同事老兄唠叨了一路,那话语还不经意的贬低成旭海,这要是换别人,早一拳闷那人脸上了,但成旭海但笑不语,没有谦虚,也没有出言安慰同事。

  他心里很不舒服。

  一起回到学校,刚要进宿舍楼,成旭海被学校看门的老大爷叫住,成旭海转身走向老大爷,老大爷手里拿着一个盒子,盒子上面写着枣泥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