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节(1 / 2)





  杨丽羽没有不锈钢水杯,她只有一个来时装水的牛皮水壶,但是如果用这个装豆浆,不好清洗,估计连续几天装的水里都会有食堂豆浆味。

  “拿碗也行,你带碗了么?”靓姐看杨丽羽翻遍行李也没找到水杯,但是看见她有一个大的像装水果的红双喜碗。

  这碗还是当时成旭海母亲非要带给她的,说夫妻俩刚结婚带着红双喜的东西好,于是就硬把这个酷似水果盆的红双喜的大碗塞到了她的行李中。

  “带了带了。”杨丽羽忙把行李底下的大碗翻出来,跟着靓姐去食堂。

  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因为医院食堂在宿舍楼和医院楼中间的一个小平房里,医院担心有别人混进来,所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吃饭都是拿饭票,而有些实习或者新来的,就需要在门口的单子上签上名字,如果门口的签字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那就不能进里头吃饭。

  靓姐带了两张饭票,“你要找不着自己的名字就跟我一块进去,先用我的,等你以后收到饭票时再还我一张就成。”

  杨丽羽在门口的签字单上找了半天,看门的大爷都有些不耐烦了,嚷嚷道:“啥名儿?我给你找!”

  杨丽羽报上姓名,看门大爷把单子翻了两页找到杨丽羽的名字,“搁这儿签字。”大爷看着杨丽羽,有些怀疑“哎你新来的啊?这张上都是新调来的医生的……你是昨天刚来的吧?”

  一旁的靓姐替杨丽羽解释道,“杨丽羽她昨天晚上才到,跟我一个屋的。”老大爷眼熟靓姐,见靓姐为杨丽羽解释,也就让杨丽羽签字进去了。

  杨丽羽跟靓姐先是打饭打菜,第一个窗口先一人发了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四个小格,一个窗口一样发一样吃的,从前到后走一遍,盘子里就有一个鸡蛋、一个馅饼、一个豆包、一碗白粥和一点小咸菜。豆浆是自己接的,一个大的像锅一样的东西,看起来是密闭的,最前面开个口,像是水龙头的口似的,轻轻一拧就出来豆浆,再一拧就关上。每个人喝多少接多少,因为都豆浆被兑得很稀了,所以接多少都是自己接,想接多少接多少。

  杨丽羽和靓姐把餐盘放到临近的一张桌上,然后排队接豆浆。杨丽羽接完豆浆就喝了一口,这味道和水差不了多少,豆浆的颜色也很浅,不是很浓。

  靓姐只接了一点豆浆,靓姐不是很喜欢这豆浆,只把这豆浆当温开水喝,说是怕吃早餐噎着喝两口水。

  两人吃饭的时候,杨丽羽边啃馅饼边喝豆浆,“豆浆好像没啥味。”跟水一样,就是比水有点颜色。

  靓姐喝了两口同样很稀的稀粥,“咱医院的伙食算好的了,一周能改善这么一次不错了,旁边那家卫生所,你知道吃啥?早上就一小张油饼一碗稀粥,再加一点芥菜疙瘩咸菜,天天这样,一个月也不带改善一天伙食的。”

  杨丽羽其实对这个伙食还是挺满意的,在农村的公社里,可做不到一顿饭既能有鸡蛋吃又能沾点肉腥,虽说这豆浆味道淡,但也好歹还能补充点黄豆里的营养,想到这里,杨丽羽对这个医院的印象又好了许多。哎,也难怪门口登记早饭吃饭的大爷,一脸敌视的看着她这个外来人,生怕她不是这医院的工作人员,原来她赶上了一周改善一次的早餐。

  “要不是豆浆稀到这个份儿上,能让你自己接豆浆?美死了!”靓姐咬了一大口的素菜馅饼。

  杨丽羽点头,吃好早饭,她也有力气了,昨天晚上她把成旭海母亲给她带的干粮吃完后,也没怎么饱,幸好赶上了今天早上这顿早餐,不然她只能花点钱和粮票去饭点下一顿馆子点一碗最便宜的面条了。

  杨丽羽跟着靓姐出了食堂,靓姐指了指街对面的一家店,那家店门口摆着个大锅,跟食堂接豆浆的差不多,前面也带个水龙头那玩意,只不过那个锅看起来比食堂的稍微小点。

  “那是卖热牛奶的,里面还有豆浆,那个味道还挺好喝,才一毛钱还是两毛钱?我忘了,之前喝过一次,你要是觉得食堂的不好喝,可以买那个,一两毛钱一大袋,但供应的不多,一般买不到。”靓姐带着杨丽羽继续往前走,给杨丽羽解释附近售点。

  杨丽羽看街上有卖很多早餐和小食的,有的前面排着长队,有的前面站满了人。

  唉,那些都得花钱,还不如她在食堂吃,毕竟不花钱。

  杨丽羽上二楼的王主任室,王主任把杨丽羽的工作分配给她,然后为她讲解医院的工作。

  主任室外面,每周三例行的大消毒开始了——

  “昨天我和院长商量了一下,你之前就是学中医的是吧?我想你对中医那点东西也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第一周来医院,不能让你直接做个医生,咱还得一点点起步,是不是?”王主任边说着,边把杨丽羽这个月的食堂饭票和她的白大褂发给她,“你这周先去内科打个帮手,看看内科都干点啥,先这么的干一周,你要是觉得和你搁卫生所里的,没啥不同,那咱以后就在内科,行不?”

  杨丽羽同意他的意见,接过王主任的东西,“好,没问题,谢谢主任。”

  王主任也是相当和蔼,“行,你好好干,过不了多久你就能往上走走升升,一年内做成个医生还是可以的。”

  -

  老太太送杨美羽上学,学校里家还不算太远,来回两个小时的步程。第一天送杨美羽去上学,老太太看杨美羽在课桌前坐好,老太太还特意在窗户那里看了两节课,快到中午的时候,老太太才往回走。

  到家了老太太就先把鸡圈猪圈里的水都换好,给鸡圈猪圈都填了食,从床头的带锁柜里找出两张小面额的钱币揣进兜里,锁上门出了院,确保没什么事了才往县上赶。

  县上的集市人最多的时候其实是早上,大清早的卖什么都有,多数都是临近的几个小村子的人,拿着自家的东西来买卖的,也有固定的几个小商贩是久居在集市的,卖一些生活用品。

  老太太走了几家铺子都不太满意,要么是觉得本子摸着就劣质,要么就是觉得价格不合理。老太太勉勉强强找了一家铺子买俩本,又给杨美羽买了两根铅笔,想起削铅笔还要转笔刀,问了几家铺子,老太太觉得转笔刀有点贵,用家里的刀也差不多能削铅笔,只是不知道削出来的铅笔还能不能用。

  老太太是没上过学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削铅笔,就是看着人拿刀片在铅笔上一层一层往下削,但削铅笔有时也需要点技术,如果铅笔的质量不咋好,用力过大,铅笔很容易中间折断。老太太想了又想,狠下心来买了一个小小的转笔刀。

  转笔刀像是一个小盒子,卖转笔刀的小贩跟她讲,把铅笔一头放在这个孔里,一手握住转笔刀,一手握住铅笔然后转动,不用转几圈,铅笔就削好了。

  这样很方便。老太太想。

  老太太看天色有点晚了,买了两个本子两个铅笔和一个转笔刀就赶紧往回赶,她还得接杨美羽放学呢!

  老太太到家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又忙锁好门往学校赶,走到半路,看着背着书包往回走的杨美羽。

  “杨美羽!你个丫头,俺不说了嘛,俺要没来得及接,你就在那等俺一会儿,俺又不会忘了的!”老太太看见杨美羽先斥责两句,“走山路这危险,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俺还活不活?活不活?!”

  走到半路,老太太说,“俺今天上集市给你买了两根铅笔,铅笔还真不贱啊,等过两天让你姐夫给她写个信,告诉她给你邮两根铅笔回来,别她搁城里自个儿逍遥上了,忘了还搁村里的咱俩。”

  第18章 给病人们看病

  杨丽羽等外面消毒完毕后,跟着郭主任去了内科主任办公室,内科在三楼,等两人上到三楼的时候,往窗外一看,病人们已经陆陆续续的进来了。

  “王主任!王主任!”郭主任走在前面,先进了内科主任室。

  王主任也在忙活一堆文件,看见郭主任来了,把文件放到一边接应,“嗳,这位便是你说的那位杨同志吧?”郭主任把杨丽羽推到前面,“对、对,先让她在你们这儿打个帮手,前两周先适应适应,等第三周你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给她升个位次了。”

  王主任觉得这方法挺好,“行,一会儿我带她看看这内科都干啥。”

  郭主任走后,有病患进王主任办公室了,王主任叫旁边的医生先帮忙看着,自己带杨丽羽“参观”一下内科。

  出了王主任室,是两个内科医生办公室,楼道里有不少长椅,灰色的墙壁能隐约看出原本雪白的痕迹,有的地方墙皮脱落了,墙面露出橘红色的砖块。再往前走,是护士们待的地方,透过窗口可以看见几个闲来无事地护士在唠嗑,另外有两个护士在专心致志的配药,无菌箱里有几副打吊水针的针头。

  “杨同志会打这种针不?”王主任看见,忽然问了一句。

  杨丽羽摇头,“我只会用针灸的针,这个针……不是西医那边来的吗,我还不会用。”王主任点头,“行,也没事,这两周你就先跟着我看看,病患多的时候,你还能打个帮手。伤风感冒那些小病你都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