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1 / 2)





  “我这么用心夸她,有啥好气的?”

  老十挠了挠头,说:“写上去不是送上门给人议论?”

  宁楚克看他就跟看傻子似的:“不写上去岂不更扎眼?再说谁不是天天给人议论,怕让人拖出来评头论足你就别得意别风光。许那些诗圣诗仙写诗吹他们夫人不许我编个花名册夸夸我福晋?”

  “你前头还说是单相思没想娶的。”

  “我改了想法不行?”

  宁楚克不想多说,就一脚踹胤誐小腿肚上:“催命似的催了半个月,今儿给你还不满意?拿上滚蛋。”

  等胤誐走远了宁楚克才嘀咕说,额娘费那么大劲才打出一片好名声,还不如她写个花名册来得快。

  这册子传阅速度是真的快,比她预想的还快,短短一两天时间,八旗子弟三观崩了一回又一回,他们心里那些首选统统给刷了下来,长得美有个屁用,挑福晋能只看脸吗?

  一开始呢,只是感觉不对劲,后来就有格格发现别家福晋看她眼神不大对,从前亲近的不亲近了,本来有意说亲的也搁置了。

  费了好一番功夫打听也没有眉目,只是听说是本人改口了。

  早先问过家里的儿郎,都说随意来着,如今齐刷刷不干了。

  你说什么总督府将军府?

  不要通通不要。

  你说他爹是二品重臣大权在握?

  那也不干。

  你说她模样生得好,性子也通透,谁娶谁享福?

  这机会让给别人行不行?谁爱娶谁娶。

  你说……

  你还说个蛋!你骗鬼呢!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这么大动静,事情还兜得住?

  很快就有人顺藤摸瓜发现了那本册子,一番追问之下才知道是九阿哥给的,各家福晋只差没以死相逼,催着老爷进宫去告状,问皇上讨个说法回来。

  堂堂皇阿哥污蔑诋毁他们姑娘,这叫什么事儿哦?

  他爱新觉罗胤禟还是人吗?

  听说有兔崽子没顶住把九哥供了出来,胤誐赶紧过来报信,他建议说打死不认,皇阿玛还能真把亲儿子打死?宁楚克就坐原处喝茶,她半点不慌。

  急啥,那册子上写的句句是真,有本事派人查去啊。

  现在这样不挺好,谁家闺女都不会想不开嫁给九阿哥这牲口,她九福晋之位跑不了了。

  那话咋说的?

  鱼配鱼,虾配虾,乌龟配王八。

  谁也别嫌谁!

  作者有话要说:  宁楚克:对,是我,就是我干的,我现在是你亲儿子有本事你打死我啊_(:3∠)_

  第31章 承认

  受的刺激多了, 恢复起来自然就快,胤禟只消沉了半日就打起精神来, 迷茫归迷茫, 日子总得过下去。左右世事无绝对,说不准赶明就峰回路转迎来新的契机。

  他陪老太太用过晚膳才随觉罗氏离开尚书府, 临走之前还同哈尔哈打了个招呼。

  哈尔哈见着外孙女高兴, 听说闺女来了更高兴,不换气的问了一长串。问崇礼咋样, 倒霉亲家作没作怪,又关心了两个外孙子的情况, 这才心满意足放闺女出府。

  早先忙着赶路, 觉罗氏乘的马车来, 这会儿也没换轿,两人一前一后上马车,坐稳之后, 觉罗氏将胤禟搂进怀里,叹口气说:“也不知道是和清泉寺犯冲还是近来流年不利, 怎么前后去了两趟都出事,得亏这两回皆无大碍,否则额娘得心疼坏了。”

  胤禟在心里一声叹息, 暗道提督府这福晋和礼部尚书府的老太太咋都爱搂来抱去的,说体己话还要拉着手,他很不习惯他们表达亲昵的方式,头一回差点把人丢出三丈远, 多两次才稍稍适应一些。

  他尽量忽视心里的别扭,顺着觉罗氏这话一琢磨。要说倒霉其实也就年前那回,今次是他自个儿闹的,只是不能把心里话讲出来,胤禟想了想说:“今儿个求的灵签让咱们顺其自然,寺里的和尚也说我命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觉罗氏拿食指轻戳他脑门:“往后的事谁说得好?眼下你当心点……当心点准没错。”

  “额娘教训得是。”

  胤禟不想反复说今日之事,就问本家那头是怎么回事?老太爷又闹起来?为萨伊堪?

  觉罗氏眯了眯眼:“这事不用你来操心,你阿玛总能办妥。”

  “既然开了头,您就说完呗,我随耳听听。”

  本来也不是秘密,看闺女好奇,觉罗氏就没藏着掖着,直接说了:“老太太既舍不得二品诰命,又咽不下那口气,也知道咱们老爷在你的事情上从不妥协,就想了个招,让他帮老三使点劲。”

  胤禟早先就了解过,宁楚克她大伯在翰林院三叔在工部衙门:“三叔是什么官来着?”

  觉罗氏嗔他一眼:“你个促狭鬼,老三得有几年没升过,还能是什么官?工部员外郎呗。老太太的意思是也不为难你阿玛,给他升个郎中就成,还说屯田清吏司原先那五个郎中里头正好有一个升迁了,叫你阿玛想法子让老三顶上去。”

  也是佟佳氏没在跟前,否则胤禟恐怕要忍不住问一句:你这脸还能更大些?

  工部下设四司,分别是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以及屯田清吏司。

  前头三个姑且不说,这屯田清吏司主管费用核销物料支取,是个捞油水的好地方。毕竟朝廷从来没停过修建园林行宫的步伐,哪怕从指缝里漏出一点,那都是大笔的进项。看觉罗氏的反应,在这些妇人家眼里恐怕就盐政、漕运、织造之类才是肥缺,她们压根想不到工部衙门里小小的屯田清吏司能贪去多少款项,这么看,开口的虽然是老太太,出主意的指不定还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