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徐后传第59节(1 / 2)





  “还不是不肯正面回答。”徐妙仪嘲讽道:“你还不如一个姑娘干脆呢。”

  王宁自暴自弃说道:“是啊,连你也觉得我配不上她。”

  徐妙仪说道:“我有千种良方,就是没有一味可以治疗相思病的良药。懒得和你白费唇舌了,是还是不是,你自己和怀庆公主说去。”

  言罢,徐妙仪将王宁拉扯出去,到了湖边一排排装着火炮的战车那里,怀庆公主穿着士兵的短打,头戴网巾,横坐在一个三百斤火炮的炮口上,双腿悬空,晃晃悠悠的荡着,夜色如水水如天,看起来胸有成竹。

  徐妙仪将王宁推过去,“好好和人家公主说清楚了,人家豁出去来找你,莫要辜负了这份情谊。”

  “你来了。”怀庆公主从炮口上跳下来,钢铁铸就的炮口上清晰的留下一双湿漉漉的手指印。

  徐妙仪飞速瞥了一眼,原来怀庆公主其实很紧张的,装着一副豁达无所谓的样子,只是汗津津的手指印出卖了她的内心。

  两人要说体己话,以后要么成陌路人,要么是相伴一生的夫妻。徐妙仪识相的远远走开了。

  高台凌风飞舞的战旗下,朱棣看着远处两个交谈的人影,徐妙仪渐渐走近了,他不敢看她。

  眼里没有她,心里全是她。

  朱棣在心里狠狠的鄙视了一下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畏首畏尾的,还不如妹妹干脆果断,喜欢什么人,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问个明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徐妙仪也站在战旗下看着他们,夜色下,火炮丛中的一双人似乎在争吵些什么,又别过脸去生闷气,好像说上话了,隔着很远,听不真切,也看不真切,虚无飘渺的那么不真实,好像是看戏台上小生和青衣在唱戏似的,看着肢体的变化就能猜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朱棣鼓起了勇气,慢慢靠近徐妙仪,说道:“你猜他们将来会如何?我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朱棣觉得,凭借徐妙仪和王宁十年的好友之情,她肯定的想法肯定和自己一样,然后他就借机表衷心:“妙仪,我希望我们也能和他们一样。”

  可是徐妙仪双手抱胸,随意的依在战旗旗杆上,淡淡说道:“有情人成了眷属又如何?当年我母亲和父亲是不是有情人成了眷属?朱守谦的父母是不是男才女貌的有情人?其实成为眷属后只是开始,不是最终的结局。”

  完美的开头,未必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就没有人比徐妙仪更悲观的了。

  朱棣犹如霜打茄子似的,迅速蔫下来了。爱情之火刚刚点燃,就被掐死在摇篮中。

  朱棣艰难的开口说道:“其实……其实也有好的,你不要那么悲观。”

  “的确有终成眷属后相伴到老的,我也希望王宁和怀庆公主是例外,可是……”徐妙仪说道:“我觉得自己不是那种幸运者。”

  朱棣连遭重创,心中已经吐血三升了。他喜欢的姑娘是个早就凉透的石头心,不知道何时能够焐热了。

  偏偏这时怀庆公主牵着王宁的手飞奔而来虐狗了,脸上全是喜气,“四哥,天亮了就送我回宫,我要去求母妃和母后,她们向来疼我,一定会答应的。”

  再看看王宁,也是一副破釜沉舟,不娶公主便成仁,痛并幸福着的模样。

  朱棣再次受到了伤害。

  清晨,□□。床帐外婢女低声叫道:“王爷,该起了,今日要进宫请安,王妃已经派人催过一次了。”

  朱樉这才睁开眼睛,邓铭就枕在他的胸膛上,肚子已经显怀了,圆溜溜的像个皮球。朱樉轻轻将邓铭抱在枕头上睡着,起床更衣。

  一只玉手扯过他的胳膊,朱樉说道:“别闹了,今日进宫给父皇母后请安,去晚了不好。”

  邓铭闭着眼睛不说话,将朱樉的手放在自己隆起的肚皮上,朱樉觉得自己的手心在动,仿佛被一条鱼儿啄了一口似的。

  “啊!孩子可以动了!”朱樉大喜,第一次感受到了胎动。

  邓铭笑道:“从半夜就开始了,闹得我半宿没睡呢。刚刚迷了一会,又开始动了。”

  朱樉说道:“什么感觉?孩子踢的疼不疼?要不要请太医看看?”

  邓铭咬唇笑道:“偏不告诉你——今日早些回来,我和你慢慢说。”

  “好,在王府等着我。”朱樉赶紧起床洗漱更衣,一颗心都系在邓铭和肚子里的孩子身上。”

  □□正房,盛装打扮的秦王妃王音奴往嘴里抿了一口胭脂,她本来生的就美,此刻穿着华服,满头珠翠,更似九天仙女似的,只是那双眼睛如枯井般干涸,犹如一具漂亮的人偶,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了。

  “王妃娘娘,王爷已经准备好了,在马车里等您。”宫女说道。

  “知道了,这就去。”王音奴起身说道。秦王和她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一心只对邓铭一人好。王音奴反正不在乎这些了,和亲而已,面子上说得过去就行。

  邓铭挺着肚子,看着马车渐渐远去,眼里涌出一抹怨毒:什么时候我才能正大光明的站在他身边?只有除掉这个女人,我的孩子才能是嫡子……

  ☆、第91章 情深缘浅

  坤宁宫,周王朱橚摆开一排银针,给马皇后的后腰施针。今年元宵节城墙上,马皇后和洪武帝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却也落下了病根,洪武帝得了头疼病,而马皇后伤了脊背,时常背痛,厉害的时候连腰都直不起来。

  马皇后斜依在熏笼上,她的后腰像是附了一条毒蛇,放肆的扭曲啃噬着,而周王朱橚一根根银针扎精准的对准了患处,正好扎在了毒蛇的七寸,暂时缓解了疼痛。

  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马皇后说道:“五郎,你医术渐长啊。”

  朱橚继续施针,双手稳健有力,“儿臣在民间开铺子行医,每天要面对好多病人,练熟了而已。”

  马皇后是从民间最底层出来的,回忆往昔,不禁感慨说道:“平民百姓不容易啊,辛辛苦苦忙了一年,能吃饱穿暖,年底有些结余就是最大的福气,倘若一场病下来,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也是有的。你在白塔巷开了药铺,若是遇到家境艰难的,就别收人家银子了。”

  朱橚笑道:“银子还是要收一点的,若都不要钱啊,整个金陵城的人都去儿臣那里看病,儿臣就是化身千手观音也忙不过来啊。母后放心吧,我店里都用最好的药材,不计成本的,别人店里吃三贴药的,我这里两贴药就能好。我还在门口开了粥铺,雇了两个乞婆熬粥施舍,店里赚的一些盈余都成了米粥。”

  马皇后欣慰的看着朱橚,“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计较名利,不在意金钱。”

  朱橚笑道:“尽力而为吧,我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医学,父皇别嫌弃我不务正业就行。”

  马皇后啐了一口,说道:“你父皇就喜欢教训人,行医怎么了,个个都去打仗,谁来照看那些伤员,看着他们去死不成?大夫在那里都是值得尊敬的。”

  朱橚忙解释道:“父皇其实也是支持的,儿臣药铺的牌匾都是父皇亲自所书呢。只是父皇对儿臣的期望是定国安邦,远不止一个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