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九十六章 治学(2 / 2)


荀况的语气略显不善,显然倔强的性格再度上来了。

然而,嬴政却是丝毫没有在意荀况话语之中的戾气,反倒是继续说道:“司徒所言有理。庶民之家,养活一个孩子已是不易,供其读书,恐怕耗费更多。所以,朕打算以帝国财力,资其入学。”

荀况的眉头依旧紧锁着,尽管他不相信以嬴政这样性格的人,会食言。但是若是真按嬴政所言,恐怕只需数年,便足以拖垮整个帝国。

然而,就在荀况沉思之时,嬴政却是又继续说道:“当然,一郡之地,稚子不下十万,帝国也不可能供给所有的稚子。”

听到这里,荀况的目光猛然盯在了嬴政的脸上,丝毫不顾及君臣之礼,等待着嬴政接下来的话。

“乡学初成之后,此次参与平叛的齐郡子弟,可优先入学。帝国不但供给吃穿用度,每月还会给予一枚秦半两。”

在这个时代,只是识字便算得上是身份尊贵,知识就是力量,财富,在这个时代,显然得到了最充分的解释。

加上知识一般掌握在世家大族以及诸子百家手中,而他们又不屑与庶民为伍,故而,哪怕是关中有战功的将士都很少能有识字读书的机会。

更何况,每个月还要一个秦半两,虽然不多,但是对于稚子而言,已经是足够补偿原本的损失了。

“想必,日后从军之人,必定趋之若鹜了……”荀况轻叹一声,说道。

“不,司徒错了。”嬴政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说道:“日后帝国的将士,不会多,只会更精!”

荀况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虽然和他一开始想象之中的教化有所差距,但是,归根结底也算得上是可以接受。

“乡学,可供给每个学子三年,三年之后,实行乡考,每乡前五者,入县学。如此,三年之后再有县考。”除去生源的问题,嬴政继续说着县学以及郡学的晋升制度。

“乡考?县考?”荀况愣了一下,随即有些疑惑地问道。如今的时代,尚未曾有校考一词。

而在先前荀况的理解之中,乡学,县学,郡学,也只是建立在乡县郡三个地方才有所不同而已,但是,现在看来,确实并非如此。

“一乡之学,教人识字。一县之学,教人明智。一郡之学,教人治国。”嬴政越说,眼神越为冷峻,“从今往后,他们将是帝国的栋梁!”

荀况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嬴政,嬴政先前的话语已经是再明显不过,显然是打算要任用这些学子为官。

虽然这些学子或许足以堪当大任,但是,这些学子,归根结底,都乃是庶民出身,日后若是真的为官,恐怕会触及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陛下,这恐怕不可……”

荀况刚想要劝阻,却是并嬴政拦了下来。

“朕,知道你想要说什么,朕也没有蠢到要自毁帝国柱石。”嬴政看着荀况,眼神之中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之色。

“军功之制,朕不会取消。只要军功之制尚存一天,帝国的根本,便是这些有勋爵在身的世家。朕,不是要推翻这些世家,只是要以新的世家,来取代旧的世家。

朕,不希望日后的秦国,再有诸如曾经的老秦系,以及楚系!”

荀况微微低下了头,不知心中在想着什么,只是声音沙哑地说道:“臣,明白了。”

曾经的肴东系,之所以会成为嬴政的臂膀,繁荣至今,起最根本的的原因便是他们的权力尽皆来自于嬴政,他们只能站在嬴政的一边,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底蕴。

或许,对于顶尖的世家而言想要撼动极为艰难,但是,仅仅只是中小世家的话,却是要简单得多。

嬴政治学,花费如此大财力人力,费劲如此多的心思。同化六国万民为一,为帝国汲取源源不断的兵源为二,最为重要是要制造出新兴势力与老牌势力的对抗,以防世家做大,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靠祖辈余晖,却又趴在帝国的脊梁之上,源源不断吸取帝国血液的恶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