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庶女第72节(1 / 2)





  她尚且能和李氏还有冯氏聚在一起说话,云鸾脸木着,她只觉得热闹都是别人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连三姨母方才都只和云骊说话,不怎么搭理她。

  可这样的场合,她还得来,还得陪笑,看着云骊风光。

  同时姐妹,为何她的命就这样的苦。

  云潇和云淑这些日子关系一日千里,尤其是在对云骊的事情上,让她们走的愈发近了。

  这俩人是不愿意来的,因为不关她们的事情,但是偏大老爷让全家都来,冯氏因为吴三太太要过来,也把她喊了过来。云淑推脱不来,大太太则道你也是在家里睡懒觉,不如出来走走,因此都是被迫来的,兴致都不是很高。

  云骊吃了一块点心,又闻到街边的糖炒栗子的香味,对身边的丫头耳语一番,买了一包栗子来,她拿了两颗,其余全给丫头们分了。

  她就是这样,喜欢吃的东西,尝尝味道就好。

  素文笑道:“小姐这次一点儿也不紧张?”

  “因为他不会让我失望的。”云骊莫名觉得裴度这个人看似拒绝敕命不做进士,又被人说自负什么的,其实还挺出乎意料的。

  尤其是会试时还安排裴夫人上门过大定,反而让众人觉得她有福气,这让她实在是受之有愧。

  孔太太不一会儿也过来了,她纯粹是来凑热闹的,自家儿子是武将,到时候朝中有文官说话,互相抬举,岂不是好事儿?

  这所谓的人脉不就是这样开始从小发展到大的。

  今日气氛轻松,大家都吃吃喝喝,连姚纤纤一改那日的颓唐,已经和孔太太攀关系了,姚夫人也是绿着眼睛,四处寻找有儿子的贵夫人,或者有人脉的贵夫人,陪着说话,恨不得把女儿快些嫁出去。

  就在此时,前面已经有官兵开道,对面楼的女子们已经准备了香包和丝巾,准备朝下扔了,薛念念则扒着栏杆在看,听说她未婚夫刘之钦才学也是极好,弱冠之龄中了会试,还有不少人很看好他。

  微风吹来,喝彩声四起,原来是一甲三名游街。

  云骊也忍不住扒着栏杆,不远处就看到簪花戴帽的裴度,他风度翩翩,骑着高头大马,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章家的女眷们也纷纷抚掌而笑,十分高兴。

  云潇直接掩面不看,佯装怕晒,但又忍不住也悄悄的看,云淑则在想,也许老太太的话也未必都对。

  就在此时,状元爷裴度在樊楼这里突然勒马下来,后面的榜眼探花都不明所以,云骊也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

  却见他居然下马进来樊楼,门口守着的是章家的人,自然不敢拦着姑爷。

  冯氏心道,此人果然无状,这里都是女眷呢。

  可他没有进来,只是托门外的丫鬟递进来,那丫鬟也十分伶俐道:“状元郎说这是送给五娘子的及笄礼。”

  众目睽睽之下,能被未婚夫这么重视,她还是头一回被人这般对待。

  再打开一看,居然是玉簪花钗,上面还有一支灵动的蓝蝴蝶,清新雅致,是她最喜欢的。

  云骊当即就对荷香道:“你来替我插上吧。”

  她不再如以前一样谨守闺誉,戴好那根钗,再往下看时裴度已经上马,她连忙行礼致谢,裴度却笑着拱手还礼。

  此刻,她想,她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

  她身边的人都在权衡利弊,只有这个见过一面的未婚夫,给了她足够的体面。

  冯氏却对吴三太太道:“小儿辈这也闹的太……总归儿女私情不该如此。”

  就是章老太太也对云淑道:“这样太高调了些,若是被人说出去,像什么样子,你万万不能如此。”

  这样的话云骊听到耳里,不以为然,因为她们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从来没有蝇营狗苟,而且他们都是大定了的未婚夫妻,她并不觉得有什么太过分的地方。

  第67章

  状元每三年才有一个,而二十三岁的状元更是凤毛麟角,更别提裴度上一科弃了进士敕命,这一科皇上仍旧愿意把状元名头给他。

  这愈发表明天子求贤若渴,整个大临对科举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

  裴家已经和和章家商议亲事了,寻常人家结亲至少两年至三年,就像云潇和吴家,从上前年就在筹备,冯氏甚至早就去吴家量房了,这样便于定做家具,族里不少子弟都被冯氏委托去江南采买。

  听闻一个上好的千工拔步床,要三年才能打好,云潇的床打了两年半还没打好。

  而云骊显然没有那个条件,她应该会比陆表姐嫁的还要早一些,因为裴度大魁天下后,就得外放做官,章家不可能等三年。

  好在她的嫁妆也置办了一年多了,她没有生母打算,嫁妆也自然没有人替她从小置办,就是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雕花雕龙的,听说打的是硬木的十柱拔步床,周身只有些卍字纹。

  还好除了床之外,还有闷户橱、樟木箱、三斗柜、美人榻这些都是用的大红酸枝,听说是大老爷的朋友曾经在南掌打过仗带回来的,这南掌大红酸枝也叫交趾黄檀,是红酸枝中公认最好的酸枝木,也俗称老红木。

  亲戚朋友也各有添妆,吕嬷嬷作为云骊的教养嬷嬷,二人关系非比寻常,她在及笄时送了一根极其好看的笄来,云骊没想过再让她添什么妆,不成想她送了妆花缎,软烟罗各八匹,又菱锦,蜀锦,浣花锦各两匹,再有花素绫,广绫,交织绫各两匹,最后则是素绡,提花绡,天香绢,单罗纱单装一箱送来。

  这些都是非常名贵的绫罗绸缎,有些还是贡品,非钱就能置办到的。

  姚夫人是商贾出身,她“啧啧”的看着这软烟罗道:“这软烟罗一共就四个色儿,能集齐不容易,难为各色两样,真不愧是鲁阳郡夫人,只有她老人家这样的人才有随便出手就这般。”

  她说完,又后悔不已,当初怎么没有和吕嬷嬷把关系打好。

  殊不知冯氏也是如此想,本以为施嬷嬷更好,哪里知晓这吕嬷嬷才是明珠,但凡出嫁都得有皮、棉、夹、单、纱等四季衣,吕嬷嬷送的这些都是最上等的料子,那施嬷嬷如今还要靠章家养老,送几个荷包都算是人家有心了,真是人比人得气死人。

  云骊让素文亲自造册,她房里的几个大丫头个个都教认字,连性子最小的百合,虽然不喜欢读书,那算盘也是打的极响。

  还有云骊的另外一位先生松涛先生知晓她喜欢雕刻,托朋友送了四个匣子来,分别是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来,这些都是她平日搜集的,居然全部送给了自己。

  除了这四个匣子外,还有一箱书籍,云骊如获至宝,甚至比方才得绫罗绸缎还要高兴,真是师恩如山啊。

  她对松涛先生一直很照顾,即便前年她辞官了,逢年过节,云骊只要有药材就会往她家送,不在意什么回报,因为她有,比她们的日子好过,所以接济也不图什么,哪里知晓她送如此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