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20 献计(2 / 2)


&nb“是为无师自通?”

&nb“无师是真,自通不好说。”杨长帆反问道,“先生既为泰州心学泰斗,何来我东番?此地民不识字,顽固不化,先生是来传道还是辅业?”

&nb“不隐瞒,倒了严嵩父子,无所依偎,逃难至此。”

&nb杨长帆神色一震:“喊着要倒严党者千万,最后做成的倒是先生了。”

&nb“不止我一人,还有很多,但最终被记住的,只有一个人。”

&nb“是先生么?”

&nb“不是。”

&nb“但严党要报复的却是先生。”

&nb“我逃得快。有人来不及逃,或者干脆不逃。”

&nb“依先生的性格,该以死相逼,为何会逃?”

&nb“这明廷,不值当以死相逼,便是杨继盛杨公,血也早已干了。”何心隐突然话锋一转,反问道,“船主盘踞东番,是为归顺开个更高的价码,还是蓄势造反改朝换代。”

&nb“不知道。”

&nb“……”

&nb“能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

&nb“船主年纪轻轻,富可敌国,名震东海,生于举人之家,官至三品参议,出海为寇,该是雄韬大略,胸有成竹才对。”

&nb“先生亦是如此,最终还不是来逃难了?”

&nb“哈哈哈哈!”

&nb二人相视大笑。

&nb“我看船主的境况也甚是窘迫,北有倭寇,西有水师,南有夷人,三面包夹,首尾不得相顾?”

&nb“确是如此。”

&nb“多虑了,此三者,明廷妇人之愚,倭寇乌合之众,唯弗朗机乃豺狼猛虎。船主此前誓不征服南洋不归,为何今日又踌躇不前了呢?”

&nb“你不了解海事。”

&nb“你不了解朝廷。”

&nb“倭寇不足虑,然其势逼福建,一旦福建海禁严政,东番不可保。”

&nb“驱逐倭寇,禁入福建便是。”

&nb“浙江、南直大明水师势大,倭寇已无所劫。”

&nb“嗯……”何心隐思索片刻答道,“我明白了,船主既痛恨倭寇,又要利用倭寇牵制大明水师。”

&nb杨长帆默认。

&nb“我有一计,船主不妨一试。”

&nb杨长帆立刻恭恭敬敬道“若先生传妙计,我必有重谢。”

&nb何心隐大笑摆手道:“为船主出计自甘自愿。只因我来了东番,见到了船主,此地虽民不识字,却无半点沆瀣迂腐,虽名为海寇,行政事却比朝廷都要清明,船主虽年纪轻轻,却有吞四海之雄心,容百家之胸怀,仅此而已。”

&nb“先生过奖,无外乎祖师教诲,知行合一。”杨长帆听到这样的评价,不得不提高逼格。再说,他对知行合一也确实有了新的理解,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那么简单。

&nb“哦?依船主所悟,何为知行合一?”

&nb“见得越多,做得越多,也便悟得越多。祖师四字真言,实是要用一生去悟,现下我所悟,也不过浅见,先生见笑。”

&nb杨长帆提了口气,倒是真的认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知,并非知识,亦非良知,而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既何为对错,何为正邪。于天下人而言,知之,并不难,谁不知严嵩奸臣当道?谁不知贪官狼狈为奸?然而落实到行,却多无动于衷,或干脆沆瀣一气。如先生一般,按照“知”去落实行,以行去实践知,是为知行合一。白话一些,以‘天下应该是什么样的’为准则做事,而非“天下反正已经这样了”,对一切无动于衷,苟图衣食,贪恋富贵。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nb何心隐闻言大喜击掌:“好个大道至简,虽是白话,却尽是此理,古今能将祖师四字真言诠释如此直白,老少皆知,唯船主一人矣。你我所悟虽不尽完全相同,却皆是真言真释,望今后船主真切传此道,东番亦可胜于明廷。”

&nb“过奖,真的只是白话,四书五经我一本没读过。”

&nb“这才是最妙的,未被孔孟蚀染,方可悟正道。”

&nb杨长帆想说你错了,指导俺前行的是马哲毛思和邓论,只是后面三者的哲学中讨论的是世界,而心学讨论的是自己。

&nb何心隐摩拳擦掌:“我所献之计,同样大道至简,不过四字:借刀杀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