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5章 恨不相逢未嫁时(1 / 2)


侯君集论起资历来,比起尉迟恭来要差许多。? ? ?

尉迟恭比秦琼又差许多,秦琼比起李世绩来再差点,而李世绩比起刘弘基又差点。

在玄武门之前,侯君集只算是李世民的一员家将而已,连个朝廷大将都算不上。但玄武门之时,是当日随李世民进玄武门的九将之一,关键时候立了功,于是乎皇帝的家将也成了大将军。

其实现在朝廷的将领,也分为几个层次。

资历最老的,当然就是太原义功臣,当初李渊封的那批功臣,给了免死券的那批人,武士彟就是其中一个,还有如刘弘基、殷开山、长孙顺德、段志玄这批人。

再然后,应当就是李渊入关前后归服的原隋朝大将,如屈突通、李靖。再然后就是后来李渊称帝后,那些割据势力方归唐的大将,如李世绩、罗士信等,再比如稍后点归降的秦琼程咬金牛进达李君羡这批人。

再往后,还有尉迟恭、单雄信、苏定方等人了。

总之,越晚投唐的,当然是资历越低。还有投唐之后的位置,也导致他们的资历不同,比如罗艺,地方枭雄,虽也是投唐,但是带着地盘人口军队投唐的,又投的早,因此他原本在李唐中,地位很高,跟李世绩等是一档次的,还比李世绩要高,因此他的爵位当初也是王爵。

再比如李世绩、罗士信和秦琼、单雄信都是在李密手下干过的,后来都归了唐,但在玄武门事变前,他们的地位也相差很大。

李世绩是在魏公李密兵败降唐后,还维持着大半李密旧地和兵马的实际掌兵者,因此李渊当初对李世绩相当客气,几次要封李世绩的父亲为王,后来还是封了父子俩都是国公,还赐姓李。

罗士信比秦琼早投奔李唐,因此一入唐就封了国公授了总管,统兵一路,也很得重用。秦琼和程咬金他们就归唐较晚,虽然秦琼程咬金两人名将的名声很大,李渊直接授二人国公,但当时这国公是虚封,不值钱。

两人入唐后是归入李世民的麾下,做的是护军府的将军,品级不过四五品。比罗士信的国公、总管,又低了一级。

至于单雄信,因为是兵败被擒俘虏的,因此差点命都丢了,虽然最终秦琼李他们救下他了,但他也是拔到秦王府中,位置比秦琼他们还要低些。

再比如说王君廓,虽然反复无常,但因为打仗勇猛,且是带着兵马归唐的,因此也是早早封了国公,还授了总管的,甚至地位曾经是远在罗士信、秦琼等人之上的。

在李渊朝,当然是太原功臣们地位资历最高,然后是最早降唐的那些隋将,再是此后归唐的地方实力派,再是一些带兵归唐的大将,然后才是秦琼、尉迟恭他们。

只不过玄武门事变后,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年的太原功臣,除非是站在新皇帝这边的,要不然,通通都要靠边站,新朝廷里最得势的是玄武门功臣们。

玄武门功臣里,就有大批武将,这些武将就是以当年秦王府的将领为主。刘弘基屈突通段志玄殷开山这些大将站对了队,依然还是居于高位,而秦琼尉迟恭单雄信这些秦府旧将,也一跃而起。

就连侯君集原来只是李世民家将的这些中低级武官,也一跃高升,当上了北衙禁军的大将军。

不过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年的太原功臣,除了少数几个当初支持李世民的,现在不也都跟武士彟一样靠边站了。

连罗艺、李世绩、李靖、王君廓这几员猛将,都因为不是李世民的铁杆,而大受影响。

李不太喜欢侯君集,觉得这人跟王君廓有点类似。

勇猛倒是挺勇猛的,但有的时候挺贪心。

他现连秦琼程咬金他们,都一直不声不响的跟这些人保持着距离,以前,李以为是秦琼他们觉得侯君集他们地位太低,毕竟秦琼他们是国公,是大将,而侯君集他们顶多是个车骑将军这样的中级军官。

但现在,李觉得是秦琼他们眼光比较老到,早看不惯这些人的行事风格,因此才故意保持了距离的。

历史上,侯君集可是造反了的,支持承乾造反,然后被砍头了。李世民待候君集也是挺不错的,一路升官,后来还当兵部尚书,可就是有人**难满。

李世民曾经让侯君集去跟李靖学习兵法,结果侯君集学会了就向李世民奏报说李靖有反意,说他没救全,留了招数。不管李靖教没教全,侯君集这种徒弟都不是好鸟啊。

现在李世民让他来跟着自己学兵法,李心里就犯起嘀咕了。

这可是头白眼狼啊。

现在正得势呢,使有点得意猖狂。到头来,别教了半天,他反咬自己一口,说自己没教全他,那才是见鬼了。

好像有野史,说承乾纳了侯君集的女儿做妾。李记得,李承乾的太子妃,是姓苏,具体的好像是隋朝五贵的宰相苏威的曾孙女,也算的上是名门望族出身了。

李脸上保持着笑容。

望着侯君集。

“潞国公,你这可是跟我开玩笑了啊,你可是堂堂北衙左羽林卫大将军,上柱国啊,我哪有资格教你兵法?”

侯君集似乎挺享受李称呼他的官爵。

半年前,他还只是一个车骑将军,在长安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在陇西城之战中,他表现的相当勇猛,此后短暂的出任都督之职,也表现的很合格。玄武门之变,那更是出了大力,救了皇帝一命。

正是凭着皇帝家将的这种心腹身份,他才得以在新朝晋封国公,出任大将军,勋加上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