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章 何不创道教?(2 / 2)

当然这些想法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太疯狂!

哪怕是张良这种开明先进的人都未必接受得了,所以秦歌只是在心里想一想,倒也没有当场说出来,有些话说一半反而更有效,满嘴跑火车吹牛逼,反而可能让人觉得轻佻。

张良越发觉得秦歌高深莫测了。

他很少有看不透的人,哪怕是刘邦项羽都不例外,惟独在面对这个秦歌的时候,每一次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张良有九重以上把握可以肯定,秦歌就是鸿门宴前,他以问天镜联系到的神秘力量,而秦歌似乎又是三秦出身,其背后有秦地诸侯王的背景,可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历就连张良都看不透。

不过张良并没有直接问。

大家都是聪明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一清二楚,有些不该问的话题,还是留在心里,保持着默契为好。

“今天找子房叙旧,顺便介绍一个人。”秦歌隆重的介绍身边这位,手里拿着佛珠,始终沉默寡言,老实巴交的和尚,“这位是华夏西方的高僧大德玄奘,他乃是当代佛教大德,孔雀王朝圣人释迦摩尼弟子金蝉子的转世。”

佛教?

孔雀王朝?

圣人释迦摩尼?

张良自问还算博学,这些名词一个都没听过。

玄奘听见秦歌的介绍,赶紧双手合十,满脸谦卑说:“阿弥陀佛,无名小僧,有何法力?秦兄谬赞了!”

秦歌半点没有虚言。

玄奘此人,返璞归真,普通人看不出任何特异。

张良暗中以道家望气加以观察,以半圣且随时彻底入圣的道家造诣,立刻看到让他感到震撼的一幕。

玄奘周身金光笼罩。

其形赫然是一尊佛陀!

无上威严,无上庄重,无上慈悲!

张良万万没有想到,异域之地有如此大能者,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人物会被秦歌发现,并且被秦歌带进华夏大地。

秦歌笑着说:“华夏之地,未闻佛法,今日有缘,玄奘法师可否在这咖啡厅内开坛讲法,也好让我们这些人长长见识。”

玄奘始终保持双手合十的姿态:“传佛颂法,本是功德,可各位都是高人,小僧佛理所学有限,唯恐不能诠释佛经奥妙……”

秦歌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玄奘是著名讲经大师,曾经在西行取经路上,将一位信仰异教的国王,一夜间说服皈依佛门,若连他都不行的话,华夏佛教史没人敢说自己行。

“还请玄奘法师讲解佛学奥妙。”

张良对这门深奥的异域学说,实在是非常的感兴趣,所以不等秦歌开口,主动要求玄奘讲解。

玄奘念一声佛号:“既是如此就献丑了。”

秦歌、貂蝉、黄月英、张良,四人静静地听着。

玄奘非常仔细讲解佛教理念以及对世界看法,非常深入浅出的讲解几卷佛家入门经书,让其他四人都感到叹为观止,万万没有想到佛学之中,竟蕴含如此大智慧。

不知不觉,讲到半夜,城中即将宵禁,店铺不能营业。

秦歌决定亲自送张良,边走边对张良说:“子房以为佛教如何?”

张良非常客观的评价道:“佛经浩如烟海让人惊叹,其博大精深与智慧不输儒道,足为华夏百家,增加一道强音!”

“不止!”秦歌表情有些严肃:“佛教比之华夏百家,最大优势是传教性质,一旦流行起来,蔓延极快极广,华夏诸子百家,除儒道兵法这些经世实用之学,其他恐怕都要被佛家给压下去。”

张良眉头皱了起来。

秦歌的说法没错,佛教的智慧也很深奥。

张良想到以后这种异域学问,有机会力压华夏百家,心里多少有些芥蒂的,不过正在这个时候……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秦兄专程带着玄奘高僧前来,恐怕不是凑巧吧!”

“不愧是子房,这么快就发现。”秦歌发现与聪明人交流就是省心省力,他不卖关子,开门见山说,“我们不能阻挡历史,佛教传入华夏是必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正因为有强大的外来文化,所以可以刺激华夏百家更进一步成长!”

张良隐隐约约想到一道灵感,只是太过惊世骇俗,以至于连他自己都难以相信。

秦歌却说出来:“道家文化渊源流畅,为什么不能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成立道教呢?若说华夏当代人物中,谁最可能建立道教,此人非子房莫属了!”

没错!

秦歌希望华夏道教提早问世!

道家和道教完全是两码事,道家是黄老之学,也就是黄帝老子,所提出的哲学思想,而道教则是带有宗教性质的。

道家早在黄帝时期就形成,道教体系正式出现,还在四五百年后,由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所创建,张道陵就是后来人们口中的张天师。

佛道看似截然不同,其实很多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可以互相融合,如果张良可以创建道教,为什么非要等到四多百年以后呢?

秦歌对未来治国方针已经有一个大概的规划。

大秦帝国依法治国,法律法制依然是核心!

法家法制能约束人的行为与欲望,佛教道教两教却能改善思想,儒家礼学提升道德,最终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另外道教为什么就不能像成为世界级宗教呢?

(PS:感谢尼摩船长万赏,并成为本书第一个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