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四十五章 首映礼 完(2 / 2)

然后,出发的日子到了。

第一批的“饥荒孤女”们被带到了码头,登上了开往澳大利亚的帆船。

这个场景实际上是严格地按照史实。历史上每一批次的三艘船都搭载有700位女孩子。大卫-格里菲斯也真的找了三艘真正的帆船和700位女孩子来拍摄这个场景。

当然啦,比起《党同伐异》里面为了拍摄征伐巴比伦的波斯大军行军场面找了一万五千名群众演员,这也算不了什么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场景也是相当滴壮观。

这些帆船都经过了一定改装,又加上袁大师的“后期制作”,看上去都如同史前的海洋巨兽,张开了大嘴吞下了这些可怜的女孩。

接着就是远洋航行了。

实际上,饥荒孤女们要比同一时期去往美利坚同胞幸运得多得多得多。

别看爱尔兰到美利坚只用横渡一个大西洋,但是由于这些贫民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因此他们只能乘坐最廉价的船只。这种船只条件极差,只给乘客们提供少量的水、食物和空间,乘客们的死亡率往往高达30%!

而此时英国往澳大利亚运送犯人的经验相当丰富,毕竟他们从1788年开始搞了将近半个多世纪。

另外平心而论,英国政府在十九世纪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这是一个纯粹的政府行为,受到了爱尔兰济贫法委员会、伦敦殖民地土地和移民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当局等政府机构的密切监管。

所以虽然去往澳大利亚遥远得多,但是孤女们在远航中的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一。

但是,但是,但是,这部片子可是出自袁燕倏的手笔,他怎么可能给英国佬说好话?

因此我们的袁大师开始豪快地发起了便当。

身处潮湿、逼仄、黑暗、颠簸的舱室之中,本来就体弱的饥荒孤女纷纷死去。每一天都要进行好多次的海葬。

看到这些青春少女被无情的大海所吞噬,场内响起了轻轻的抽泣之声。

不过在大姐的照顾之下,法雷尔三姐妹总算平安抵达了墨尔本。

当她们走出舱室的时候,这是《饥荒孤女》第二次出现了太阳。不过这却是一个毒辣的日头。

幸存下来的饥荒孤女被安置在海德公园(英国人还真是喜欢这个名字)的军营里面。(笔者注:现在那里就有纪念“饥荒女孩”的纪念碑。)

可是澳大利亚人却不欢迎她们。当地的报刊媒体、上层和中产阶级同时谴责这些到来的孤女,认为她们不道德、无用、未接受训练,无法成为合格的女仆,只会浪费公共支出。

《悉尼先驱晨报》评论称:“这不是几百名,而是数千名女孩到来。她们也不单单是孤儿,而是淹没我们的爱尔兰贫民浪潮。”

带有更强烈仇视和歧视意味的评论来自《墨尔本阿格斯报》:“我们的资金并没有花在体面、合格、有教养的女孩身上,……我们的钱理当花在带着红润面颊的英格兰女孩身上,或花在美好的苏格兰女孩身上,而不是浪费在这些粗糙的、无用的生物身上。她们有着矮胖的、生长不良的身材,腰粗、脚踝笨拙,对维多利亚州未来殖民者的体质有着很坏的影响。”

这些言辞自然又引来了观众们的一片嘘声。

三姐妹终于要开始新生活了。然而在被人选中当妻子之前,她们也不能闲着,被强制性地出去工作。这个时间平均是两年半。

还是当然啦,法雷尔三姐妹也不可能平平安安顺顺遂遂地嫁人生子,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

细心的大姐听到了英国人在背后的议论,代替二妹去了一家酒馆当女招待。果然她当天就被丧尽天良的坏老板给强暴了,最后沦为老板控制下的姬女。

还有两位姐妹去给人当女佣。

二姐很快嫁给了一个警察,但是这个警察却是具有酗酒和暴力倾向的男人,她因丈夫殴打而流产,最后因流产引发的伤寒和肠炎而痛苦地死去。

而警察丈夫连葬礼都不给她办理,还是大姐和三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才让二姐落了葬。

三妹却因此被怀疑偷了家中的财物,健壮的女雇主和她的儿子们活活地打死了她,也根本没有人来追究这样的罪行。

大姐去警察局报警,却被二妹的丈夫羞辱了一顿,甚至还想要占她便宜。于是她乘其不备杀死了这个害死自己妹妹的仇人。

在被人发现之前,她离开了警察局跑到三妹的雇主家里放了一把火,烧死了他们一家人。

嗯,这样情节俗套是俗套了一点,合理性也不是很足更别说真实性了,不过看着让人解气不是。

这部电影毕竟是商业片,总得考虑一下观众感受啊。

最后大姐迎着夕阳走进了海里。

此时,摩曼小姐的歌声再次随着乐声响起:

“我不愿意看到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

“愿你能跟随你的同伴安然长亡。”

“我把你芬芳的花瓣轻轻地撒在花坛。”

“让你和你亲爱的同伴在那黄土中埋葬……”

她和太阳一起沉入了太平洋中。

荧幕变黑。

THE END。

现场观众一个个地站了起来,一起开始唱起了第三段:

“当那爱人的指环失去了宝石的光芒。”

“当那珍贵的友情枯萎我也愿你和你同眠。”

“当那忠实的心儿憔悴,当那亲爱的人死亡。”

“谁还愿意孤独地生存在这凄凉的世界上。”

在“THE END”之后,银幕上又打出了一行字:此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是的,这句话一般性都放在片头,但是我们的袁大师为了加深观众们的印象,特意放在了片尾。

最后,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数字——4。

这便是运到澳大利亚的“饥荒孤女”的总数。

“呜、呜、呜……”

他们把《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所有人都泣不成声,哭成了一片……

“两位殿下,好机会。我们现在就走吧!”

我们的袁大师见此情形自然是非常感动,马上向两位皇太子提出了这个建议。

威尔士亲王和迪宫亲王对此肯定没有异议,于是他们乘着没人注意就偷偷地溜出了球场。

…………………………………………

不好意思,慕容不喜欢看悲剧也不喜欢写悲剧,这部电影写到最后有点不得劲。

所以,接下来还是写因吹斯听的情节吧。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