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6章(1 / 2)





  看着叩求皇主训政的弘历,书雪淡淡地说:“嗣君正值壮年,非老妇所能比较,望皇帝珍重祖宗家业,广布万世英明,选贤任能,无愧□□辛苦、无愧圣祖厚待、无愧大行皇帝宠信!”

  不等弘历回话,书雪又道:“蒙圣祖皇帝恩典,赐老妇畅春园居住,今着内务府收回,以减皇室开支;封存皇主玺绶、金册、銮驾,毁焚于景陵神殿;裁撤七司一监,改义华宫为毓庆宫,礼部收缴所有敕旨文诰!”

  百官大骇:皇主是自绝的招式啊!

  庄果二王想的更多:“皇主不是被熊家父子捏到短处了吧?”

  “皇伯母——”弘历磕头出血,“求您不要舍弃儿臣,皇伯母如果撒手,儿臣岂能担当社稷重任?”

  反应过来的熹贵妃已经跟着跪下:“臣妾万死!”

  这娘儿俩带头,宗亲大臣乌乌压压跪了一屋子,书雪并不理会,径自离开了圆明园。

  弘历用行动证明,他的手上没有克制皇主的撒手锏。

  名分已定的未来君主不管朝政、不问丧仪,连着三天率领文武大臣跪在畅春园外求书雪收回成命,到第四天,简王府的东西收拾大概后直接趁夜移居西山,弘历无法,只好听从永振谏请权理国事。

  除了打发圣祖皇孙轮番迎请皇主回朝,弘历亲笔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抒情文,总结之处最有雍正风格:“皇主代天行政,偶有敕诏相悖,从敕行事为正,从诏背敕者,皆为大逆;皇主之恩,不但皇祖考与皇考感激,予与子孙亦应时时感念,大清臣民,不敬予者尚得宽宥之机,倘不敬于皇主,非但其身难恕,予之过咎,亦难赎矣。”

  曲线救国的弘历告求固伦端顺大长公主出面陈情,又表决心,皇主如果不愿意主持登基大典,自己先诛熊霖后摄储位,绝不敢冒登大位。

  太太的理由一针见血:“不管其中有何隐情,也不管你是怎么想的,皇帝驾崩后你就是大清朝的主心骨,即使要松手也得等弘历坐稳龙椅之后再说!”

  书雪微微阖眼:“我为大清基业屡屡犯险,已经对得起圣祖皇帝的恩遇了。”

  “可圣祖皇帝临终遗命,皇孙登基后你是享有母后皇太后供奉的,抛开雍正一朝,不接受弘历供养他就成了圣祖皇帝的不孝子孙!”太太劝道,“弘历是个好孩子,你总要送佛到西天的。”

  一向反对书雪在朝政上过于强势的雅尔江阿也敲边鼓,希望妻子以大局为重。

  书雪甚感心烦,赌气道:“好好好!走出这步去以后就别做说客,赶明儿我把‘大金’的旗号竖起来,你们姓爱新觉罗的白在旁边看着别打饥荒!”

  太太与雅尔江阿毫无办法,书雪犟起来连孝惠皇后与康熙都没法子,娘儿俩就更要头疼了。

  “阿玛——额娘——”夫妻母女正在僵持,院中传来一声清脆的喊声,“你给我慢着点儿。”

  书雪大喜:“永瑾回来了。”

  趋步走到屋外,书雪差点儿被“圆球”撞着,永瑾微微屈膝后把怀中的孩子塞给丈夫,三步并作两步赶至书雪跟前:“额娘——”

  母女经年未见,激动之处难以克制,永瑾抱着书雪半天没能松手,过了良久方给雅尔江阿和太太磕头,书雪也俯身去看身边的“圆球”:“是双呼日吧?真像一头海东青。”

  岱钦放下幼子嘱道:“快给乌库玛嬤和郭罗玛法、郭罗玛嬤磕头。”

  弘昍从旁提醒:“额娘,还是进去叙话吧。”

  “快,屋里歇着。”书雪与永瑾扶住太太,“叫下边预备着,给我的小外孙接风!”

  永瑾离京八载首次归宁,拉着太太与父母又哭又笑。

  好容易把情绪稳定下来方才笑道:“大姐传信说了,一定赶着您的五十大寿到京城省亲。”

  “好的很!”书雪抱着小外孙,“你们怎么不修封家书过来,我和你阿玛都没有准备。”

  永瑾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额娘,我们是收到大行皇帝的讣告才决定提前动身的。”

  书雪脸色微冷:“嗯。”

  “额娘,弘历惹您生气了不是?明天我就进宫,不信他当了皇帝还能六亲不认?”弘昍大略讲过额娘自弃皇主尊秩的经过,永瑾不明真相,难免有嗔怪弘历的意思。

  书雪勉强笑了笑:“他能做什么值当我去生气?”

  永瑾眉头微展。

  见到女儿外孙的喜悦轻易遮过最近几天的怒火,在永瑾的努力游说下,书雪终于应允了出席登基大典的事。

  ☆、二九八、苦教仁主觉难处

  二九八、苦教仁主觉难处

  弘历从书雪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的一刻,事实上宣告了雍正王朝的终结。

  秉承皇祖遗训的弘历尊奉皇主为“皇太主”,不但以皇考遗愿之名给予永焕、弘昁王秩,穆尼、永叙皆为贝勒,完颜氏再行推恩,永庆额赐世职择子传袭,永振永保进爵一等,准和硕和珺公主食亲王俸,固伦元慧公主进号固伦元慧长公主,赐其幼子贝子爵,皇主一脉恩荫远胜钮祜禄氏、富察氏二族。

  礼部择定新帝年号为“乾隆”,因到明年正式改元,如今仍是雍正十三年,永庆听到未来的乾隆爷一口一个“舅舅”叫着,不知怎的想到隆科多后脖子凉飕飕的,如同即使书雪敢当皇帝的娘,雅尔江阿也不会做皇帝的爹一样,永庆再四推辞都抵御不住皇帝的热情,只得默认了这位身份金贵的便宜外甥。

  书雪对弘历的印象很好,也不能丝毫不为新君留面子,在皇帝母子不断劝说下终于点头搬回畅春园,弘历又降旨内务府与工部,限期整建慈宁宫为皇太主起居之所,因有帝母在堂,书雪自己圈定了宁寿宫,弘历想到慈宁宫年久失修,当即传谕内务府按敕行事。

  慈宁宫原位孝庄文皇后寝殿,皇太后不敢压过皇太主,遂向儿子要求入住慈宁宫西侧的寿康宫,弘历自然应允。

  事实上,书雪前后相加也不过在宁寿宫住了一年而已。

  看似平静的改朝换代孕育着不小的风波。

  书雪调整的够快,以弘皙为首的嫡子党仍对弘历承统存有异议,如果说根源在于“九龙年代”的满汉礼仪之争,□□则是皇主拒绝降敕让弘历在大行皇帝灵前继位,其后更是极为反常的自削奉养,根据简王系传来的小道消息,即使弘历清白,大行皇帝驾崩前也一定做了让皇主动怒的事儿。

  雍正在宗室中的人缘实在有够差劲,允禔、允祉、允禩、允禟、允俄、允禵这些昔日政敌被削打的难以翻身,中间派如允祺长子弘昇、允祐长子弘曙;宠信派如允祥长子弘昌、嫡子弘晈,允禄长子弘普都对弘历的上位不服气。

  看反对阵营的组成就不难获悉,庶出又非长子的弘历面对的是来自嫡长势力的威胁。

  隐形太子当久了的弘历并没有察觉出不妥,他还满腔热忱的请示书雪打出“亲亲睦族”的口号,首先要做的就是赐给允禩、允禟子嗣红带子。

  “你的天资不错,毕竟没当过大清朝的家,朱元璋为孙子拔掉所有荆棘,建文帝宽仁赦叔,靖难之役连个像样的将军都派不出,你也要仔细想一想比朱允炆强在那儿,想明白了放手去干,只要有本事驾驭住局面,我自然盼着你做仁慈圣君。”书雪心道,你可别矫枉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