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章(1 / 2)





  “依你的说法若是男子不中,显官之女就得待字闺中,一直等下去?”

  书雪微微摇头,“甥儿的浅见,既是双方你情我愿,显官最好能成人之美,好不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父母该做的已经做了,又何必枉惹怨憎?”

  康熙笑问:“那样的话显官是不是太屈了?”

  书雪小捧康熙一把:“不欺少年贫,此事既已上达天听,显官之女要过不顺心,说和的亲贵都得担大不是,冲这一点儿,甥儿就能笃定少年必会发奋求学、争取下科得中!”

  康熙转头吩咐顾问行,“你去把胤祥叫来,着张廷玉南书房见驾。”

  书雪这才知道故事中的显官、亲贵指的是什么人。

  康熙调侃书雪:“你虽读书不少,骨子里还是不甘受汉礼束缚,难怪雅尔江阿拿你没辙!”

  书雪汗颜:她虽然自认鄙夷男盗女娼,瞧不上戏文中的崔莺莺、杜丽娘,却是仍然渴盼结局美满,是以在方才的言谈中明助显官,暗地却偏帮了一对年轻人。

  康熙向太后笑道:“皇额娘也去瞧瞧热闹?”

  “好”太后自无不应之意。

  “女包公也跟着!”康熙的眼神让书雪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冷颤。

  公案的主角果然和胤祥与张廷玉有关,男方是胤祥新结的布衣之交,女方则是致仕大学士张英的女儿、现任侍讲学士张廷玉的庶妹。张廷玉是书香之家,行礼后便低下头不敢往上直视。

  “朕这个皇帝今天断一回家务事!”康熙看向胤祥,“汝为皇子,岂可仗势欺凌当朝大臣?张家与金虞廷的事儿不许你再过问!”

  “汗阿玛!”胤祥跪地陈情,“金张两家已有婚约,金虞廷不过是一时失意——”

  “不必多言!”康熙温语宽慰张廷玉,“衡臣,胤祥只是一时意气,你看在朕的面子上不要和他计较!”

  “臣不敢!”张廷玉亦知胤祥有任侠之风,虽恼他多事,却不会因此挟恨。

  “汗阿玛——”胤祥并不罢休,“张家也是书香门第,岂能一女二嫁?”

  张廷玉不乐意了:“十三爷,家父和金家并未立下婚约。”

  胤祥据理力争:“敢问张大人,金虞廷要是下科得中,你张家还有几个女儿许婚?”

  “这——”张廷玉被问住了,也怪自家一时疏忽,如今让对方有了寻隙漏洞的机会,“若金虞廷下科仍是不中,臣的妹妹还要再耽误三年不成?”

  胤祥寸步不让:“虞廷和你张家本就有婚约,现在让二人成婚也无不可!”

  “请皇上做主!”张廷玉不再多言,开始做无声抵抗。

  “衡臣,此事确需从长计议!”康熙为儿子的固执头疼不已,“既如此就以下科为界,金家的小子如果仍未高中,朕亲自给你妹妹指婚如何?”

  “求皇上三思!”张廷玉是不争馒头争口气,立意不做金虞廷的便宜大舅子。

  康熙意味深长地朝书雪一笑,向张廷玉商议道:“朕倒有个主意,你可听一听。”

  “遵旨!”张廷玉已经后悔刚才没有顺水推舟应下康熙的条件,这会子自然没有异议。

  康熙指着书雪向张廷玉介绍:“这是朕的文华公主,我皇家第一才女!你上前见过。”

  张廷玉一打马蹄袖:“臣张廷玉见过公主!”

  书雪早知道康熙不会让自己做个单纯的围观党,不留痕迹地往后退了半步。

  ☆、一三五、悲音缘自痴男女

  一三五、悲音缘自痴男女

  康熙笑道:“衡臣,朕方才已将你们和张家的争执对文华讲了,她和胤祥的看法大致相同。”

  书雪连忙解释:“皇舅适才并未说是哪两家的事儿,甥儿只是就事论事。”

  康熙没有否认:“朕看这样吧,张家是书香之家,你当面给文华出一题,她要答得上,你们张家便依了胤祥的意思,若她答不上,金张两家的婚约立时作废,你意下如何?”

  “这——”张廷玉衡量一番,点头表示同意,“臣遵旨!”

  “你呢——”

  “汗阿玛英明!”胤祥比书雪本身更信得过她的才学。

  “皇舅”书雪可不愿意就这样被拉下水,“金张两家的事儿与甥儿并无关联,寻常人家说亲还能得一杯谢媒酒,要是对不上学士的题,十三爷会当甥儿没尽心,若对上了,张家岂不会埋怨甥儿多事?”

  “胡说!”康熙双眉一竖,“是朕出的主意,你只尽力就好,哪个敢怪你?”

  胤祥抢先表态:“王嫂过虑了,不管结果如何,弟弟和虞廷是只有感激的。”

  张廷玉也恭声回道:“一切皆是天意。”

  一语双关!难怪张家父子能相继得到康熙的重用,书雪避无可避:“请张大人出题!”

  张廷玉思索片刻,笑笑说:“皇上已为公主讲过金氏与我张家的纠葛,即请公主以此为题作诗一首。”

  书雪眉头紧锁:张廷玉这是以毒攻毒?绝句律诗似乎都用不上。

  “笔墨伺候”康熙火上浇油:“朕给你一炷香的时间。”

  “王嫂,金张两家的事儿你恐怕还有内情不知。”胤祥见书雪执笔思索,不顾在场的张廷玉上前添题材,“张家小姐与虞廷称得上是青梅竹马,虞廷初试未中,张家小姐还曾以私囊相赠,张家小姐已然立志,非金门不入!”

  胤祥的话实质上起了反作用,书雪眉头皱了起来:私相授受?